中文的过去

 当我彻底与中文这个学科分道扬镳后,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它。我曾经批评中文过分简单而没有学的必要,但它作为十二个年级所有学生共有的主科,通识才是它主要的目的,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,还有常识的记忆与背诵。而在完成这些基础后,怎样走向更深的本质?我认为是鉴赏和表达,这都体现在作文中。我喜欢用三个维度评估文章价值︰描写、感情、思想,所以我的作文一文不值,我写的文章都有强烈的目的性,我企图拿奬拿高分,或者炫耀平薄的功底,几乎没有表现过真实想法,虽然试图显得优秀,但往往适得其反。

我还记得小学最后一篇作文是《祝福》读后感,应该是巅峰之作了﹙当然是小学生的﹚,我在文中大力渲梁封建思想的「杀人」,虽然以今日的目光来说非常幼稚,只是人云亦云的批判,但起码我真情实感地表达。初中走向无病呻吟、强行堆砌,立意有失。再到高中的时候,可能出于实用思想的影响,我不在描写下功夫,也鄙薄感情的流露,故而偏爱议论文体,虽然也没深刻的立意,只是化用主流的意见,不过比小学算是稍增阅历。再到高三,作文已经固定了一种模版︰选择议论文体、分段破题、引申、正反立论、总结、煽情,拼命加插名句典故,连写篇好文章的意欲都没有了。

为甚么呢,为甚么我写得越来越垃圾?应该是因为虚荣,因为我只把中文作为炫耀的工具,我没有试图了解它,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,在相当长时间内我陶醉于曾经文学常识的积累。在中文已经不会带来任何成绩后,我才逐渐感受到它本身的魅力。

一个人必须首先是优秀的读者后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者。如果我想写出好的文章,应该先提高阅读品味,但也不是一味经典,我还记得六年级时无法深刻地品味鲁迅的名篇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当我被最通俗的故事拉入文学的大门后,应该挖掘意识、情感、思想等更内在的东西,更进一步从文学认识自我与社会,甚至指向未来。我停留在第一步很久了,即使看网文都是看最垃圾的那种,我应该从稍好一点的通俗文学起步,并分析其内涵,更远的目标之后再说。﹙我或者会单写一篇阅读之旅﹚虽然现在我已经没有写出好文章的需求了,但阅读不只能提升写作才能,更重要的意义是我如何从阅读中了解自我。或许也已经从我的读后感中了解到我的某些感情、思考以及价值观。

虽然上文洋溢自我批评,但并非出于痛悔自卑,或者逃避现实,只是希望直面过往,虽然曾花费相当长时间的代价,但只有走过我才知道对还是错,然后优化决策。或者,即使我已经不会走上这条道路,如果我能想明白为甚么会失败,这种思考也可以迁移到其领域,有助未来的发展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翻牆配置處理步驟

我认为目前最好的免费翻墙方案

审美的局限--读《小说机杼》(第一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