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美的局限--读《小说机杼》(第一遍)
我刚看了一遍小说机杼(中译版),并在第二遍的路上。怎么形容我的感受呢,这本书超出了我鉴赏能力的最高点。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文学的理解,高不可攀。我为之高兴,因为这表明我将能从阅读中有得着,我喜欢这种感觉。
我已经在过往的文章中提及我低下的审美,这个意识大约萌芽于高三,我备考港澳台联考的中文科,为此刷了考试辅导书中的诗歌鉴赏章节,当然我难以就主观题评分,仅在选择题中我的正确率约为百分之三十,非常接近乱选的概率。此前我以为我的理解能力尚可,大概井底之蛙不知天之高也。这算是我推崇应试教育的某个依据,它不一定能知悉应试者的才华,但必然能检测出应试者的缺陷。
我再反思过往,审美低下的缘由和影响。前者是显而易见的,阅读数量与质量问题,还有思考的深度;后者我亦提及过:低劣的写作水平,我想多加一点,对美的感知,我长久地不知何为美以及无法藉此愉悦,这点或许我的其他朋友在交流中体会更深。值得高兴的是,最近问题似乎有所改善,我已经试图关注美﹙或者我应该看看美的历程?﹚。
如果你已经读过我的阅读之旅﹙目前离成文距离很远﹚,你就会意识的我对文学价值认识之粗浅。我评价较高﹙没甚么参考意义﹚的文字几乎都有一个特征︰给我一种作者在真诚地表达的感觉,即使我无法判断心意真低,但我倾向相信。这也见于我最近喜欢的我要作数学家﹙正在读第二遍﹚和多余的话﹙我判断值得再读一遍﹚。
﹙另一角度来说,评价未必是客观的,我在论坛中大肆批评粉丝为了维护偶像为烂剧加高分以及强行洗白,现在看来可能他们可能真的喜欢。我的确相对客观吗?有点半信半疑。﹚
再来谈这本书,虽然我觉得一个理解有困难的读者谈论该书是可笑的,但如果不写下来,似乎又失去了甚么,就说感想吧,我似乎半知半解到我的偏好成因,意识地风格的不同,稍微了解不同小说独属于它们的价值,试图更精细地阅读。更实际的,我从作者的概括中对某些小说产生兴趣,列入将读的清单,诸如泽诺的意识和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还有红与黑。
﹙稍稍偏题一下,这些都是外国文学,我想单开一文谈论阅读翻译作品的感受。﹚
留言
發佈留言